返回

明末逐鹿天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93章 筹备招贤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苏河与王文君,在王府花园的红薯地旁边观察。

    现在红薯已经长出来,大大的叶子看上去很壮实。

    这里的红薯地,完全模拟汉中县干旱地带的红薯地。

    它生活的状况,甚至比汉中那里还恶劣。

    汉中这里下雨时,专门用油布挡住。

    从种下之后,就没有给它浇过水。

    红薯的生命力非常顽强,一直在茁壮生长。

    苏河看着红薯长势非常好,他就来到凌云殿开会。

    王文君去教受一些女郎中,学生大部分是之前的乐籍女子。

    她们大部分准备去当老师,有学医天赋的准备当郎中。

    现在郎中绝大部分是男性,女郎中全大明都没几位。

    有些疾病,比如治疗一些妇产科疾病,女郎中比男郎中更方便。

    苏河走进凌云殿,王仲策早已在这里等待。

    “苏统领,我们之前准备趁着这次大胜,直接开科举。

    但心学没有发展起来,现在士子大部分是朱程理学门徒。

    现在开科举,中举的考生,大量的官员还是腐儒。

    我们要做事的官员,不是空谈的清流。”

    苏河思考片刻,吩咐道“那就暂时不开科举,我们才一府之地,现在开科举,也不太合适。

    我们仿照汉制,筹备成立招贤馆,招募想要做官的文人。”

    苏河真是看不懂这群文人的想法。

    吏部一直在公开招募小吏,官位起点很低,但一些胥吏已经升为县令。

    这些文人就没有一个去应聘。

    哪怕是一个穷酸秀才,都饿去卖字画,一天只能买一顿粮。

    看到吏部提供的官位太小,坚决不去。

    一直在等科举。

    现在科举暂缓,要提供他们入仕的途径。

    现在识字的人太少,士绅又经过一轮打击,识字的人更加稀少。

    苏河一直加强中央集权,建立大政府,比大明朝又多建立乡一级的官府。

    需要的官吏要比大明多很多,有胥吏顶上,人手也不足。

    苏河早就想成立招贤馆,准备招募一些奇人异士和小学老师。

    现在借用招贤馆这个平台,招募一些官员也很合适。

    苏河早就想建立小学,培养儿童识字,帮青年扫盲。

    想要统治稳定,大批量接受新教育的人,要取代旧官僚。

    想要进入工业化,必须要有一大批小学毕业的知识分子。

    但别说乡一级的学校,每个县里建一座小学,老师都找不全。

    苏河看着福利院收养的适龄少年,他们没有老师教导识字,苏河非常心急。

    这种收养的孤儿,是他最坚定的支持者。

    只要教育得当,长大后进入到各个岗位。

    到时候,哪怕是文官全部造反。

    苏河都不怕,他已经培养出一个新的体系。

    识字,是开眼看世界的基础。

    苏河问道“你和李凤鸣搞的心学汉中学派,现在怎么样了。”

    王仲策信心十足道“苏统领,我们心学汉中学派现在思想已经很成熟。

    它和朱程理学完全不同。

    但我们有信心用它改造这个腐朽的社会。

    只是人数太少,发展的有些缓慢。”

    苏河向王仲策了解心学汉中学派。

    它就是一个大杂会。

    心学汉中学派大部分思想,还受到苏河的直接影响。

    这种影响华夏今后数十年,甚至是数百年的思想。

    肯定要打上他自己的烙印,不能让这个思想跑偏了。

    苏河让王仲策,负责筹备招贤馆。

    ……

    “说说,招贤馆的情况。

    已经放出消息,招贤馆近期就会开启。

    这是我们招募文人重要的一步,千万不要出现差错。”

    苏河了解到招贤馆基本筹备完。

    他叫来王仲策,了解招贤馆的情况。

    招贤馆太重要了,第一步走好,就能吸纳极多的民间人才。

    不只是汉中府的人才,邻省的人才,为了当官都能赶往汉中。

    王仲策给苏河介绍招贤馆的运作机制。

    招贤馆与科举考试不一样。

    它是统领府和各衙门根据自己的需要,招募需要的官员。

    参加招贤馆考试,考生经过初试,筛选出识字能力后。

    他们需要选择报考的衙门。

    经过笔试和面试,根据成绩授予官职。

    笔试内容看这些人报考哪个衙门。

    面试是最后一个步骤,亲自和他的主官面谈。

    统领府招募高级官员,是这次招贤馆最重要的吸引力。

    统领府现在三法司之一的都察院,还没有主官。

第93章 筹备招贤馆(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